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⒈让幼儿通过篮球基本动作(运球、传球等)及篮球比赛促进幼儿肌体的发展。
⒉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学习两人以上配合传球。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幼儿人手一只篮球。
2、红、绿、黄、蓝四队标记。
3、音乐若干段。
4、记分牌。
活动流程
(一)调动身心
⒈跑步热身:鼓励幼儿不怕寒冷,听鼓声变速跑。
⒉热身操:听音乐精神饱满地做。
⒊保育:略脱衣服。
(二)基本部分
⒈四散练习,复习动作。(幼儿练习,老师观察指导)
⒉探索练习,重点指导。
⑴请个别(3-4个)幼儿示范两人以上配合传球。
⑵幼儿自由结伴练习两人以上配合传球。(老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合作传球)
⑶拍球,运球比赛,加大运动量。(集体比赛,增加幼儿的'运动量)
⒊灌篮比赛,综合练习。
⑴玩法:
分两队进行比赛,每对各5-6人,老师当裁判,比赛开始,老师站在场地中央,将篮球往上抛,接到球的“运动员”用运球及传球的方法至对方篮球架前进行投篮,投进得分,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⑵规则:持球者应运球或传球,不能持球跑。
⑶幼儿分组进行比赛。
鼓励幼儿多用两人以上配合传球的方法,并提醒幼儿遵守比赛规则。
(三)结束部分(放松身体)
进行颁奖仪式(胜者得金牌)。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拾豆豆,在“拾豆豆”的游戏中逐步学唱歌曲。
2.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豆豆的姿势。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音乐《拾豆豆》
活动过程:
一、感受歌曲的京剧韵味。
1.教师清唱引导幼儿欣赏歌曲。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你们仔细听一听?
2.回忆是否听过、学过这种韵味的歌曲。
师:这首歌曲和以前学过的哪首歌曲一样?(龟兔赛跑)
师小结:它们都是京歌。
3.了解歌词。
师:你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歌里唱了什么事情?
豆豆掉在了我们幼儿园,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示豆豆吗?
4.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再次清唱每句歌词。
二、在“拾豆豆”的游戏中掌握歌曲。
1.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师:现在老师做妞妞,你们都是红豆豆和绿豆豆,在唱到“落在地上圆溜溜”时摆个豆豆的造型,谁的豆豆最美,妞妞就把它拾起来。
2.师幼一起玩游戏“拾豆豆”。
3.师:豆豆掉在地上就要摆好造型。
4.请几名幼儿一起做妞妞玩游戏。
师:妞妞是在哪一句歌词时开始拾豆豆的?
5.男小朋友做豆豆,女小朋友做妞妞完整游戏。
女小朋友顺时针转圈拾豆豆。
6.分成两组,完整游戏。
提高要求:两两合作,两个人用身体做大豆豆的姿势。
三、欣赏山西民谣《拾豆豆》。
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首好听的山西民谣《拾豆豆》,一起来听听吧。要一边听一边跟着歌曲的节奏拍手哦。
活动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游戏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以感受为主,始终在情境中去了解歌曲内容,感知音乐形象,努力做到以情带声,去表达歌曲的意境和快乐的心情。这个原始教案是根据歌词边唱边表演,还不能充分表现出京剧曲调的韵味。京歌有较突出的`曲风特点,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老师要身临其境地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范唱。第一次范唱要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京歌主要特点;第二次范唱要节选个别乐句用比较法范唱,让幼儿直观感受京腔京韵。指南指出:“保持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为幼儿创设多种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形式,充分利用活泼的歌曲、生动的情景互动、俏皮的律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韵味儿。通过妞妞捡豆豆的角色游戏以此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第一部分,我让孩子们了解《拾豆豆》也是京歌。第二部分,学唱环节,是在角色游戏的线条里,通过孩子们的表演来体会歌曲的歌词。同样让幼儿在情境中不断地体验音乐特色,充分感受音乐的旋律特色,风格特点。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能够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京歌的风格特点。之前我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频文件让学生感受音乐,通过后来的表现,我发现学生的感受并不到位,后来为了更好的突出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我尽量用自己的范唱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在需要强调的地方还配合小幅度的肢体动作,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十分明显,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更有助于节奏感旋律感的加强。当然在活动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在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设计思路:
在主题活动《我是人》的二级主题“了不起的人”中,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哪些人很了不起。在34份问卷中有29 名幼儿提到在自己心目中觉得刘翔很了不起,究其原因可能幼儿从媒体、父母处频繁地接收到“刘翔获得世界冠军”这样的信息,也是孩子比较感兴趣的点,所以我们就从“世界冠军刘翔”入手,让幼儿体验到人的了不起,激发幼儿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在说说讲讲了不起的人过程中,了解有关刘翔的一些故事。
2、体验时间的长短,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活动准备:
刘翔比赛时的冲刺录象;夺冠、披国旗等照片一组;游戏材料若干;记分牌
活动过程:
一、了不起的人
1、师:最近,我们收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的故事。你知道哪些人最了不起,为什么?(幼儿介绍)
2、幼儿之间相互介绍了不起的人。
3、教师:有古代的'伟人,现代的名人,还有我们喜欢的运动员。
二、刘翔的故事
1、观看刘翔4雅典奥运会录像
(1)这个录像中说了一件什么 ……此处隐藏2941个字……
1.将全班幼儿带到户外参加游戏
(1)幼儿自愿分成两队,每队选出一个组长。每队选择 1 种操作玩具。
(2)介绍户外连连看游戏的玩法。
教师介绍玩法:每队 9 人,分两队站好,游戏开始后,每队幼儿要商讨如何进行分工。场地上没有 9 个圆圈,我们需要先摆上 9 个圆圈,然后在进行游戏。谁负责摆圈,谁负责投放玩具或调整玩具的`位置。哪队最先完成 3 个物品的连连看,即为胜利。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提示幼儿在完成本队 3 个物品连连看的同时,要注意防守。
(4)讨论:玩立体连连看的时候和平面有什么不同? 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
教师小结:玩益智游戏能让我们小朋友动脑筋思考问题,连连看的时候能培养小 朋友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在小组游戏中,大家一起进行分工,小朋友以后要多 进行这样的游戏。
活动延伸:根据幼儿对游戏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把 9 宫格的连连看,变成 16 宫格或 25 宫格。
(一)教师方面:
1.游戏设计突出游戏性、趣味性、操作性和挑战性。
在连连看的游戏中,幼儿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同时每个层次中幼儿始终都在活 动中进行操作,或个别或小组,体现每个人的价值。三个层次的设计不断提升的难 度,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迎接挑战。
活动反思
2. 本次活动互动性。
当把平面的游戏变成立体游戏时,游戏相应的难度也增加了,这时教师能够给 孩子们提供和周围人互动的机会,问题解决了,同时幼儿又多了一种向他人求助的 方式。
3.材材料准备简单,易于操作。
(二)幼儿方面:
1.参与游戏积极性高。2.幼儿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了解游戏玩法。3.幼儿间有分工、合作,体现幼儿的学习意识。在这个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幼儿能力水平,把三个物体的连连看,变 成四个物体的和五个物体的连连看。把九宫格变成十六宫格和二十五宫格。系列活 动的开展能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这个游戏,同时更愿意参加各种挑战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最近家长反应孩子很 多事都不会做,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孩子都不愿意去做,非要家长代劳,而且遇到事情不会从多角度自己去思考,家长们很困扰,孩子都快都一年级了,还是应该让(他她们)自立了,就这样的现状,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用语言故事和表演得形式,让孩子们明白其中的道理,让(他她)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自我能力的培养的习惯,因此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试探的道理。
2.发展幼儿初步比较、分析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3.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和口头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明白蕴含的折理。
难点: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副。
2.老牛、小马、小松鼠的图片各一张.
3.录有小马过河的磁带一盒.
4.小马、马妈妈、小松鼠、老牛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导入三张图片(老牛、小松鼠、小马)。请幼儿比较三种动物的高矮,(涉及过问题,将难点提前突破)。
二 基本环节
1. 请幼儿听故事(放录音磁带)
提问:
A.老牛说了些什么?
B.小松鼠说了些什么?
C.小马是怎样做的?
请小朋友讨论:
(1)..牛伯伯和小松鼠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小松鼠为什么着急?
(2)马妈妈说的话的语气是怎样的?它和小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 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
老牛说的话对吗?为什么?(2).小松鼠说的对吗?为什么?
(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怎么做的?
.故事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小朋友互相讨论。
3. 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懂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试一试,这样才聪明能干。
4.请小朋友讲述故事,教师巡视。
5..表演故事:教师用提问和肢体语言引导幼儿进行表演,注意动作和表情,请个别幼儿表演。
三 结束环节
教师对活动进行评价
活动延伸:将头饰放入语言区内,幼儿进行自由表演
教学反思
1.在这次活动中,首现将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故事浅显易懂,故事又蕴含深刻的道理存在着深与浅的相对性,这一点幼儿难于理解,因此我就将在高与矮上加以引导,使幼儿理解高与矮的相对性,幼儿在学习和理解故事就更容易些。
2.、将故事中各人物语言提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故事中老牛、小松鼠所说的话,其实都是很有道理的,这时就提醒幼儿应该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理解老牛为什么说水很浅?松鼠为什么说水很深?,所以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从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和它们的对话的语气出发,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表演, 表演时就更声情并茂,幼儿也特别敢兴趣。这样幼儿的讲述能力、理解能、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通过提供的材料,(头饰),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表演得活动中来,看到一些孩子表演得很起劲、很有兴趣,个别能力较差得孩子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了。这样孩子在自由的空间进行表演,通过生生互动幼儿的兴趣更高。
3. 由于大班的孩子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因此,因此讲完故事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孩子们就会很快回答了:有的孩子说:“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去想一想,不要光听别人说”有的孩子说: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自己的意见,不要光听别人说”……….孩子们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教师把我这样一个教育锲机,教育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在师幼互动这个环节,虽然表现不突出,但教师根据幼儿自己发展水平,通过老师当马妈妈,逐渐让幼儿来代替,在表演过程中孩子兴趣特别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展示,让孩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段练。
5.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幼儿习惯上进行纠正,活动过程中,有些孩子虽然理解了故事,也能讲出故事所讲的道理,但回答问题时站姿不正确,没有及时纠正,这也爆露了我的调控能力欠缺,对话活动的控制能力太差,不能很好的控制活动的进展,从而使这一活动逊色了很多,总之,这一活动我认识到了不足,明确了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加努力,使活动组织形成自己的风格。
6.如果在重上这节课,我将挂图制着成投影片或者课件,这样更能吸引孩子,因为图片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上课时只能给幼儿直观的观察,不能形象的展示。师幼互动多一些,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