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目标:
1、能依据交通指示标记,看信号改变走跑方向。
2、初步建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胶圈若干、交通指示标记(停车P拐弯)、绕杆4支
活动预设:
1、幼儿手握方向盘(胶圈)做开车状,随音乐进入操场。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准备活动。
2、“小司机”练本领。
教师扮“警察”叔叔扮“小司机”。
3、幼儿在教师的囗令下走跑交替。出示相应的交通指示标志,幼儿按指挥信号做模仿动作。
“绿灯”:小司机做开车快跑状。
“红灯”:小司机原地走跑状。
“弯道”:小司机转动方向盘做转弯状。
“停车场”:小司机模仿刹车动作。
教师出示不同交通标志,幼儿做“小司机”游戏。
4.游戏:过隧道
让幼儿自由两人搭成“小隧道”,轮流当小司机穿过小隧道。
5.放松动作。带领幼儿做擦车、洗车的.动作。
观察记录: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握着方向做钻走跑的动作,一会停一会开,提议钻过滑梯的山洞。2、在门囗的斜坡来回“开汽车”(提醒孩子注意控制上下坡的速度)。
3、我先向孩子认识所要懂的交通标记,他们很聪明,马上领会其游戏的要领,分成两组进行游戏。
有个别的孩子为争着排第一,碰撞到旗杆,于是与他们讨论怎么解决。前一组上的幼儿和后一组上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先上的孩子要教师来解决,后上的孩子则提出解决的方法。
4、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玩“过隧道”时,我马上调整游戏方案,和他们一起定下规则。他们在自己定的规则中愉快的游戏,并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5、放松的环节幼儿则跟着教师做同样的动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设计意图】 面对大班幼儿,对数学的数字概念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范围,为了让幼儿对加减法式子中的每一个数字的理解,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为了幼儿将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
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运用互换规律和互补规律正确推导出10的组成。
2.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贴绒花10朵,含有9的组成分合式;幼儿入手塑料花片10片,铅笔1支,房子图1幅。
2.用互换规律和第一线补规律进行分合,复习8和9的组成。
a玩“对数”游戏:教师在贴绒板上分别出示数字8、9,教师报一个数后,幼儿也报一个数,幼儿和教师报的数合起来应为8或9。
b玩“对数”游戏:教师先列出以下分合式
5 6 7 8
9〈 9〈 9〈 9〈 9〈 9〈 9〈 9〈
8 7 6 5
然后然后请八位幼儿上来填以上不完整的分合式,填好后要读出来。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用互换规律或互补规律在只标有10的房子图上写出10的组成,写好以后再用花片进行验证。
2.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并给予指导。
3.让幼儿讨论10的组成规律。
a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的。如:我是按照两个数位置互换的规律来分的,把10分成9和1、1和9、8和2……或:我是按照一边每次多1,另一边每次少1的互补规律来分的'……
b对幼儿算错的答案,教师用贴绒花进行验证并加以改正。
c幼儿在另一张只标有10的房子图上 ……此处隐藏3830个字……两座大山从他的门前移开,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设计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课件、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重点难点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活动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情境。这节课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分一分”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练习的设计上,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只是个别能力较弱的小朋友,要多加练习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学常识,并了解自己生命的生长过程。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增加爱妈妈的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气球15个、图片:ppt、1--10月胎儿视频:胎儿成长、剪脐带、受精卵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了解胎生与卵生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区分胎生与卵生谈话:猫妈妈生的宝宝是什么?鸡妈妈生的是什么?
小结: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并出生的动物是胎生动物,妈妈生出蛋再孵化出来的是卵生动物。
2、谈话:还有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哪些动物的卵生的?我们人是什么动物?
二、了解自己的生命生长过程。
1、生命的形成谈话:你是怎样生出来的?你为什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来?观看"小威向前冲"视频小结: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卵子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留在妈妈肚子里面叫子宫的地方。在这里面一天一天的长大,经历了九个月(280天)左右,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
2、成长经历谈话:你们还记得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的吗?吃什么?(观看视频:胎儿成长)(胎儿成长照片)了解成长每个阶段的情况。
小结:在妈妈肚子里的九个多月,随着宝宝的慢慢成长,妈妈的肚子也会越来越大,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非常辛苦。
三、体验每位幼儿肚子前绑一气球,听指令做各种动作,感受妈妈保护宝宝的艰难。
小结:你们是在妈妈辛苦的保护下出生的。回家后每位孩子都说一句爱妈妈的`话或做一件爱妈妈的事,感谢妈妈的养育。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充满着欢声笑语,了解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和成长过程。还知道了妈妈怀自己时的辛苦及不易,更加加深了对妈妈的爱。家是一个温馨的乐园。妈妈、亲情的宽厚无私及其在幼儿成长中的决定性作用已是勿容置疑的真理。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成长,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他人(首先是父母),只有这样,健全人格的形成才有可能。